儿科学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特点
1.脑的发育
神经纤维约在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善,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传入大脑时,因没有髓鞘的隔离,兴奋可传入邻近的神经纤维。
2.脊髓的发育
在胎儿期,脊髓下端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在进行腰椎穿刺定位时应注意。
3.神经反射
(1)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原始(暂时性)反射如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应于3~4个月时自然消失。
(2)出生后2周左右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即抱起喂奶时出现吸吮动作。
第二节 热性惊厥
1.临床表现
(1)单纯性热性惊厥(又称典型热性惊厥)多数呈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在一次发作疾病过程中,大多只有一次。大多数(3/4)的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
(2)复杂性热性惊厥 少数热性惊厥呈不典型经过,称复杂性热性惊厥。其主要特征包括
①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②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
③局灶性发作,
④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总数5次以上。
表16-16 单纯性与复杂性热性惊厥的鉴别要点
单纯性热性惊厥 |
复杂性热性惊厥 | |
发病率 |
在热性惊厥中约占80% |
在热性惊厥中约占20% |
惊厥发作形式 |
全身性发作 |
局限性或不对称 |
惊厥持续时间 |
短暂发作,大多数在5~10分钟内 |
长时间发作:≥15分钟 |
惊厥发作次数 |
一次热程中仅有1~2次发作 |
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 |
热性惊厥复发总次数 |
≤4次 |
≥5次 |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1.病因
病原菌随发病年龄而异。新生儿和<2个月婴儿以及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常见致病菌为: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最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或产气杆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2个月婴儿~12岁儿童以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12岁小儿的常见致病菌则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多见。
2.典型临床表现
感染中毒症状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
(1)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年长儿常诉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为易激惹、不安、双眼凝视。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的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球菌感染常有瘀点、瘀斑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 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及瞳孔不等大等体征。
(3)脑膜刺激征以颈项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rnig征(克氏征)和Brudzinski征(布氏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典型化脑的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样(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106/L,但有20%病例可能在250×106/L以下,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常显著降低,常<1.1mmol/L,甚至为零,蛋白质含量增多,常>1000mg/L。
4.治疗
抗生素治疗首选 第三代头孢菌素
抗生素治疗疗程 对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其抗生素疗程应是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10~14天,脑膜炎球菌者7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应21天以上。若有并发症,还应适当延长疗程。
停药指征 临床症状消失;热退一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20×106/L,均为淋巴细胞;蛋白质及糖恢复正常。平均疗程为2~3周左右。
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
或加微信15682385872报名
- 02-25儿科学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儿科学第十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欢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