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三章炎症讲义考试重点

日期:2023-02-23 人气:286

一、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防御反应。
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二)炎症的原因——生物性因子最常见。
1.物理性因子;2.化学性因子;3.生物性因子;4.组织坏死;5.变态反应。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导致组织体积增大。
变质既可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见于间质细胞,变质并非炎症时所特有

渗出

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定义:炎症时血管内液体或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到血管外的过程。
●渗出的液体为渗出液,白细胞的渗出为炎症细胞渗出。
●渗出的过程:由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通透性升高、液体渗出、白细胞主动游出以及吞噬活动等一系列连续活动构成。

增生

在致炎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增生。
●是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炎症局限,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修复。
●主要是慢性炎症时的病变。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

  
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吞噬了G+细菌
(四)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
1.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体表炎症时最显著)。
●红和发热——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所致。
●局部肿胀——与局部血管充血、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有关。
●疼痛——渗出物的压迫和炎症介质的作用可引起疼痛。
2.全身反应
在比较严重的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蔓延扩散时,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反应。
(1)发热、嗜睡、厌食;
(2)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指白细胞中相对不成熟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增加);
(3)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血管扩张,血浆外渗,休克,亦可引起DIC。

 


(五)炎症的结局
1.痊愈;
2.迁延为慢性; 
3.蔓延扩散。
(1)直接蔓延
(2)淋巴路蔓延
(3)血行蔓延——几个重要概念


定义

临表

菌血症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发生在炎症的早期阶段。

毒血症

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

高热寒战中毒症状,伴有重要脏器细胞的坏死,严重的出现中毒性休克。

败血症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不仅没有被清除,而且还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除毒血症的表现外,还出现皮肤粘膜多发出血斑点,以及脾脏和淋巴结肿大。此时,血液常可培养出病原菌。

脓毒败血症

化脓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

除了败血症的表现外,可在全身一些脏器出现多发性栓塞性脓肿或称转移性脓肿。


二、急性炎症
(一)渗出
急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变化,导致血管内的白细胞和抗体等透过血管壁进入炎症反应部位,消灭病原体,稀释并中和毒素,为炎症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1

2

3

4

5
1.血流动力学改变
①细动脉痉挛;②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短暂);③血流速度减慢。
2.血管通透性增加
①小静脉内皮细胞收缩;
②内皮细胞骨架蛋白的重组IL-1、TNF、干扰素- γ 等可启动此机制;
③穿胞作用。内皮细胞胞浆内的囊泡性细胞器的直接相互连接形成穿胞通道;
④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
⑤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直接损伤;
⑥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白细胞的渗出:白细胞从血管内穿过管壁到达损伤部位的过程。
白细胞的游出:①白细胞的边集和附壁;②白细胞黏着。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指白细胞游出并抵达炎症病灶,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是白细胞除了通过释放溶酶体酶之外的另一种杀伤病原体的途径。
(二)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1.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炎症反应的最重要功能是将炎症细胞输送到炎症局部,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不同炎症游出的白细胞不同——重要


渗出的白细胞

A. 急性炎症早期和化脓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为主,48h后则以单核细胞为多

B.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为主

C. 过敏反应或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D. 慢性炎症

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为主

  【记忆口诀】——原创
慢性炎症浆淋单,急性化脓中性粒;
酸得过敏招虫子,毒害不轻得淋病。
2.主要功能:白细胞渗出具有吞噬作用、免疫作用和组织损伤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渗出可吞噬和降解细菌、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3.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炎症介质是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内源性化学活性物质。

炎症介质种类及功能(了解)

功能

炎症介质的种类

血管扩张

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NO

血管通透性升高

组胺、缓激肽、白三烯、P物质等

趋化作用

C5a、LTB4、细菌产物、IL-8、TNF等

发热

细胞因子(IL-1、IL-6等),PG

疼痛

PGE2、缓激肽

组织损伤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三)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一定要记住实例)

类型

特 点

部 位

举例

浆液性炎

以浆液(血浆成分)渗出为主;炎性水肿、体腔积液、浆液性卡他性炎;炎症较轻,易于消退等

黏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

A. 皮肤烫伤→水疱
B. 毒蛇咬伤
C. 喉头水肿
D. 关节腔积液、胸膜和心包腔积液
E. 感冒初期

纤维素性炎

以纤维蛋白原渗出渗出为主,后形成纤维素;血管壁损伤重,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假膜性炎-白喉假膜,假膜性肠炎;绒毛心,纤维素性胸(腹)膜炎

黏膜,浆膜、肺

A. 白喉
B. 细菌性痢疾(伪膜性炎)
C. 风湿(结核、尿毒症)性心包炎(绒毛心))
D. 大叶性肺炎——肺肉质变

化脓性炎

A. 表面化脓和积脓
B. 蜂窝织炎
C. 脓肿
l 【记忆思路】
l 只需要记一个

皮肤、黏膜、浆膜、脑膜、各器官

化脓性脑膜炎,蜂窝织炎性阑尾炎,肝脓肿,疖,痈

出血性炎

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A. 鼠疫
B. 流行性出血热
C. 钩端螺旋体病

  
绒毛心

大叶性肺炎

菌痢——伪膜性肠炎

化脓性阑尾炎

三、慢性炎症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和特点
①炎症灶内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反映了机体对损伤的持续反应;
②主要由炎症细胞引起的组织破坏;
③常出现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血管以及上皮细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以替代和修复损伤的组织。
(二)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和病变特点——重要
1.特点——肉芽肿形成。
所谓肉芽肿就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肉芽肿中激活的巨噬细胞常呈上皮样形态。

肺结核

结核肉芽肿

郎格汉斯细胞

结核——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对比记忆】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炎细胞。
 


2.病因
细菌(结核、麻风杆菌)、梅毒螺旋体、真菌、寄生虫感染;异物;原因不明(结节病)。
3.种类
(1)感染性肉芽肿,例如结核(类上皮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干酪样坏死)、伤寒、风湿、麻风、梅毒、组织胞浆菌、血吸虫病。
(2)异物性肉芽肿(巨噬细胞+异物巨细胞+异物) 如手术缝线、石棉、滑石粉、尿酸盐(痛风结节)等。

手术缝线导致的异物肉芽肿

滑石粉——偏振光下

肺硅结节

24年医师必过课程报名

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

或加微信15682385872报名

您的观点
00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留言 社区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