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十三单元抗感染免疫讲义

日期:2023-02-25 人气:480

本章重点掌握
  抗感染免疫的概念
  抗感染免疫的效应机制
  抗感染免疫的逃逸机制

  一、概述:
  抗感染免疫的概念:

  二、效应机制:
  (一)共有的效应机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固有性免疫机制)和特异性免疫机制(适应性免疫机制)
  医学免疫学第十三单元抗感染免疫讲义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初步在绪论中讲过包括:
  1.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包括皮肤黏膜正常的微生物菌群拮抗作用/血脑/血胎屏障)
  1)血脑屏障:
  构成:软脑膜,脉络丛,脑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等组成, 
  2)血胎屏障:
  构成: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
  特点:
  2.皮肤黏膜局部分泌抑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
  3.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参与: 
  1)组成: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2)特点: 
  3)吞噬细胞吞噬和杀菌过程的四个步骤是:
  (1)趋化: 
  (2)接触:也就是病原体附着到吞噬细胞表面
  (3)识别和吞入病原体:包括吞噬和吞饮。
  A.吞噬: 
  B.吞饮:
  (4)杀灭消化病原体:
  吞噬作用的后果:包括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和组织损伤。
  (1)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未消化的残渣被排除胞外,为完全吞噬。
  (2)不完全吞噬 :某些胞内寄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中,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为不完全吞噬。
  (3)吞噬作用的最后一个后果为组织损伤: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的多种水解酶也能破坏临近的正常组织细胞,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4)补充一下中性粒细胞的杀伤机制:
  人类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分依氧和非依氧两大类:
  (1)依氧杀菌机制: 
  1)活性氧中介物(ROI)和活性氮中介物(RNI)依赖机制:
  2)髓过氧化物酶(MPO)介导的杀伤机制: 
  (2)非依氧杀菌机制::①酸性的作用。②溶酶体酶和杀菌性蛋白的作用 
  4.效应分子包括溶补C,防干细的参与:在绪论中也解释的非常清楚,这里再补充一个知识点就是:
  注意的是溶菌酶和乙型溶素的区别
  1)溶菌酶:
  2)乙型溶素:
  3)防御素: 
  医学免疫学第十三单元抗感染免疫讲义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3.免疫: 
  再具体看一下对细胞内外病原体作用的不同机制:
  (二)对细胞外病原体: 
  1.抗胞外菌的固有性免疫:机制为固有性免疫详见绪论中固有性免疫部分。
  2.抗胞外菌的适应性免疫:
  (1)TH2应答对清除胞外菌感染很关键:
  A.诱导抗体中和细菌和毒素
  B.促进吞噬杀菌。
  (2)分泌型SIgA可以阻断细菌的黏膜黏附。
  3.抗寄生虫免疫:以TH2免疫为主。
  (三)对细胞内病原体:胞内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胞内感染细菌和疟原虫等。效应机制主要为:TH1免疫应答,TH1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如IL12,IFNγ等的作用)和CTL的特异性杀伤效应。CTL对由于裂解感染了细菌的靶细胞,彻底清除胞内菌感染十分关键。

  三、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1.抗原性的变化:
  2.持续性感染:
  3.免疫抑制
  1)干扰宿主的抗原递呈:
  2)干扰抗感染细胞因子,补体功能
  3)直接杀伤免疫细胞
  4)利用宿主体内免疫隔离部位
  4.分子模拟:见相关章节

24年医师必过课程报名

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

或加微信15682385872报名

您的观点
00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留言 社区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