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二单元医学统计学练习

日期:2023-02-23 人气:538

一、A1
1、环境对机体健康危险度评价步骤不包括
A.危害鉴定
B.暴露评价
C.计量反映关系评价
D.危险度特征分析
E.评价预防接种效果

2、不属于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是
A.联合作用
B.气象条件
C.剂量或强度
D.个体感受性
E.作用持续时间

3、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特异性损害包括,除了
A.急性中毒
B.致癌作用
C.致畸作用
D.慢性中毒
E.抵抗力下降

4、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森林大火
B.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洪涝灾害
C.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
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地震
E.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火山爆发

5、不属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是
A.地方病
B.传染病
C.食物中毒
D.职业病
E.公害病

6、不属于环境污染概念范畴的是
A.环境质量变化
B.尚未扰乱生态平衡
C.由于各种人为原因
D.环境组成发生重大变化
E.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危害

7、下列叙述不对的是
A.人类和生物的活动逐渐地并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自然环境
B.生态系统是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结合体
C.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适应的状态
D.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E.生态系统中任意环节的生存和发展都以其他环节为前提

8、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环境包括,除了
A.水
B.食物
C.土壤
D.药物
E.空气

9、构成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社会心理因素
B.化学因素
C.遗传因素
D.生物因素
E.物理因素

10、某医院用国产呋喃硝胺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甲氟咪胍为对照,观察6周有如下结论:呋喃硝胺治疗62人.治愈44人,甲氰眯胍治疗78人,治愈38人。用什么样方法得出两种药物疗效相同或不同的结论
A.计算两药物的治愈率直接比较
B.进行率的标准化处理
C.用四格表的χ2检验
D.用四格表的校正χ2检验
E.用配对资料的检验

11、小样本随机抽样中较准确而且便于实行的方法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分层加整群

12、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特征的两个指标是
A.均数和中位数
B.均数和标准差
C.均数和极差
D.中位数和方差
E.几何均数和标准差

13、在两变量X、Y直线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正负取决于
A.X的取值
B.Y的取值
C.Lxx
D.Lyy
E.Lxy

14、同一批资料对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作假设检验,其结论:
A.是相同的
B.是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
D.肯定不同
E.r为负b为正

15、两个正态双变量资料,自变量记为X,因变量记为Y,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O.2,经统计学检验,P=0.05,则
A.X增大一个单位,Y增大0.2个单位
B.X增大一个单位,Y减少0.05个单位
C.X增大一个单位,Y增大0.05个单位
D.X增大一个单位,Y减少0.2个单位
E.X增大一个单位,Y减少或增大0.2个单位都有可能

16、分析胎儿不同出生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间是否有关,可以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t检验
B.F检验
C.X2检验
D.相关分析
E.秩和检验

17、欲对有200个数据的定量资料编制频数分布表描述其分布特征,分组时,其组段数宜选择
A.4~6
B.8~15
C.30~50
D.51~60
E.61~70

18、下列有关概率与频率,说法正确的是
A.概率常用符号M表示
B.频率常用符号P表示
C.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概率就是频率
E.概率的取值范围介于-1和+1之间

19、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为
A.全距
B.四分位数间距
C.方差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20、经过统计得到X2>X20.05结果。正确的结论是
A.P=0.05,拒绝H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P>0.05,接受H0,的可能性较大
C.P=0.05,接受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P<0.05,拒绝H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P>0.05,接受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假设检验是为了
A.研究总体指标的变化
B.研究样本指标的变化
C.排除主观因素对抽样的影响
D.排除抽样误差的影响
E.排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22、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A.标准误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均数
E.全距

23、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两组资料的比较,检验统计量的计算用
A.(X—μ)/σ
B.(X一μ)/σx
C.(x一μ)/Sx
D.(d一μ)/Sd
E.( xl—x2)/Sx1—x2

24、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息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
治疗人数 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A.等级资料
B.圆形资料
C.计数资料
D.计量资料
E.数据资料

25、统计工作的步骤不包括
A.统计设计
B.搜集资料
C.分析资料
D.整理资料
E.题目的制定

26、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X≠μ,该差别被称为
A.系统误差
B.个体差异
C.过失误差
D.抽样误差
E.测量误差

27、统计学数据具有的特性
A.稳定性
B.可加性
C.主观性
D.变异性
E.可靠性

28、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A.标准误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均数
E.全距

29、在统计学中,数值变量构成
A.等级资料
B.计数资料
C.计量资料
D.分类变量
E.定性因素

30、样本是总体的
A.有价值的部分
B.有意义的部分
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
E.典型部分

31、健康危险度评价结果不可用于
A.制定环境卫生标准
B.进行环境卫生监督
C.预测病死率
D.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
E.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

二、A2
1、对10名25岁以上的山区健康男子测量脉搏次数(次/分),用t检验与全国正常男子资料进行比较。按α=0.05的检验水准,自由度为
A.v=9
B.v=19
C.v=8
D.v=20
E.v=18

2、8名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后舒张压下降数为(mmHg):8、20、-4、16、12、20、10、10,经t检验为:(t(005,7)=1.895)
A.t=5.15,P<0.05
B.t=4.19,P<0.05
C.t=0.92,P>0.05
D.t=1.67,P>0.05
E.t=3.62,P<0.05

3、某市8岁正常男孩体重有95%的人在18.39~29.45公斤,其标准差是
A.2.14公斤
B.5.14公斤
C.2.82公斤
D.0.95公斤
E.无法计算

4、有8个某种传染病人,他们的潜伏期分别为:l2、11、21、8、12、5、4、13,其中位数是
A.12
B.11.5
C.10
D.8
E.9.5

三、B
1、A.表示某病发生严重程度
B.反映两个指标的相对关系
C.反映某病在各疾病中所占的位次
D.反映同种病不同时间动态变化情况
E.反映同种病不同地区的严重情况

<1>、发病率
A.
B.
C.
D.
E.

<2>、构成比
A.
B.
C.
D.
E.

<3>、相对比
A.
B.
C.
D.
E.

2、A.算术均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B.中位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C.几何均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D.众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E.百分位数表示其平均水平

<1>、血清抗体滴度资料最常以
A.
B.
C.
D.
E.

<2>、血红蛋白含量最常以
A.
B.
C.
D.
E.

<3>、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最常以
A.
B.
C.
D.
E.

3、A.获得原始资料
B.统计设计
C.统计归纳,进行分组和汇总
D.撰写文章
E.计算统计指标,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作出恰当的结论


<1>、分析资料是
A.
B.
C.
D.
E.

<2>、收集资料是
A.
B.
C.
D.
E.

<3>、整理资料是
A.
B.
C.
D.
E.

4、A.氟化物
B.甲基汞
C.甲醛
D.砷化物
E.非电离辐射

<1>、曾引起公害病的环境因子主要是
A.
B.
C.
D.
E.

<2>、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环境因子主要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这道题选E。
评价预防接种效果不属于环境对机体的健康危害,而是对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机体进行的保护效果评价。所以不属于环境对机体健康危险度评价。 

【答疑编号100114758】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选B 
影响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 
1.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直接决定污染物的毒性 
如:CO比CO2毒性大很多 
氯化甲烷对肝脏毒性大小依次为:CCL4>CHCL3>CH2CL2>CH3CL>CH4 

2.溶解度、挥发分散度等物理性质可影响毒性大小 
溶解度↑ 进入机体可能性↑ 毒性↑ 
挥发度↑ 易经呼吸道吸收 毒性↑ 
分散度↑ 颗粒直径↓ 毒性↑ 

(二)剂量或强度 

n 剂量:进入机体的化学物的数量,以mg/kg表示。 

n 强度:指物理性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的数量。 

n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某一生物个体呈现某种生物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n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三)作用持续时间 
(1)一次大量(短时间大量)接触:急性危害,少见。 
(2)多次少量(长期少量)接触:慢性危害,多见。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 
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相加作用 (1+1=2) 
2.协同作用(1+1>2) 
3.加强作用 
4.拮抗作用 (1+1<2) 
5.独立作用 


(五)个体感受性差异 
1.年龄 
2.性别 
3.健康状况 
4.营养状况 
5.遗传缺陷性疾病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57】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目选E


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的特异性损害

(一) 急性作用
污染物一次大量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机体后,在短时内使机体发生急剧的毒性损害.


(二) 慢性作用
污染物浓度较低,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时所产生的危害.
慢性中毒是指引起特定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慢性作用是由于毒物在体内的蓄积(物质蓄积)或由于毒物对机体微小损害的累积(机能蓄积)所致.
慢性作用表现为慢性中毒和慢性非特异性影响. 如 水俣病 痛痛病.

(三) 远期作用
致突作用 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化学致突变物占重要地位.


(四) 间接效应
温室效应 

【答疑编号100114756】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这道题选C
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称为公害(public nuisance)。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1)污染源(pollutant source):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或设备与装置,即污染因素的发生源。有:①生产性污染源;②生活性污染源;③交通运输性污染源;④其他污染源等。 

【答疑编号100114755】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称地方病。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地物资交流少以及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我国最典型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等。 

其只是与环境有关,但是并非一定是在环境有污染的情况下造成的,例如碘缺乏病,只是由于当地生活环境中水中含碘较少导致的,并非环境污染。所以,此题选A 

【答疑编号100114754】 

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这道题选B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由上述概念可知,ACDE均符合环境圬染的概念;扰乱生态平衡属于环境污染的范畴。 

【答疑编号100114753】 

7、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选A。

生态环境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但其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人和环境之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疑编号100114752】 

8、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选D 研究药物的叫药学或者药理学。其他都是预防研究的内容 

【答疑编号100114751】 

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目选C
构成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
(1)生物因素: 某些生物可以构成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或传播媒介如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植物等
(2)化学因素:空气,水,土壤及食物中的化学组分与人类健康有关
(3)物理因素生活和生产环境中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气象条件的各种变化,阳光中的电磁辐射线以及天然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电离辐射线等物理因素均与人类生活和健康有密切关系.
(4)社会心理因素:人类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家庭,行为习惯,道德和心理状况等都与人类健康有一定关系. 

【答疑编号100114750】 

1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选C
首先要列出四格表:
治愈 非治愈 
呋喃硝胺治疗组 44(a) 18(b) 
甲氰眯胍治疗组 38(c) 40(d) 
然后,算出理论频数,
T11=(44+18)×(44+38)/140=36.3;
T12=(44+18)×(18+40)/140=25.7;
T21=(38+40)×(44+38)/140=45.7;
T22=(38+40)×(18+40)/140=32.3 
因为,当1≤T<5和n≥40时,用四格表的校正χ2检验,本题的T均大于5,
n均大于40,所以,用四格表的χ2检验。 

【答疑编号100114749】 

1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选A 
简单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是一种特殊的等概率抽样方法,总体中每一个体均有同等被选机会,而且样本中每一个体是被单独得选出的。他是一种元素抽样。分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是最小的,但本题的题干问的是小样本随机抽样中较准确而且便于实行的方法是,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该题针对“样本的定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48】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此为记忆知识点
另,正态分布的特征: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频数分布由μ、σ完全决定。
(1)μ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正态分布以X=μ为对称轴,左右完全对称。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同,均等于μ。 
(2)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σ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 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σ越大,曲线越扁平,反之,σ越小,曲线越瘦高。 

【答疑编号100114747】 

1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相关系数r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预防医学第二单元医学统计学练习

【该题针对“直线相关和回归”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46】 

1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选A。 
直线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

(一)样本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根据例9.1资料求得的是样本回归系数b,有抽样误差的,需作假设检验,检验其是否是从回归系数为0的假设总体(即β=0)中随机抽得的,也就是检验b与0的差别有无显著性。如果差别有显著性,可认为X与Y间有直线回归存在。

样本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亦用t检验。

【答疑编号100114745】 

1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考虑本题的答案是A。 回归系数b的意义是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化量,当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Y随X增大而增大;b<0,表示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Y随X增大而减小;b=0,表示直线与X轴平行,即Y不随X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回归系数为0.2>0,Y随X增大而增大,即X增大一个单位,Y增大0.2个单位,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答疑编号100114744】 

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χ2检验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假设检验方法,它可适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率或构成比的比较;两分类变量间相关关系分析等。
t检验是两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方法。
相关分析适用于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无关系、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因为题问得是:分析胎儿不同出生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问是否有关。问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应该使用关系的分析方法,使用相关分析。选择D。 

【答疑编号100114743】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制作频数表是为了简化资料,显示出数据的分布规律,故组数不宜过多,但组数也不能太少,组数太少会掩盖数据分布的规律,一般较大样本时,一般取10组左右。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答疑编号100114742】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度。一般用P表示。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习惯上把概率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频率是一件事物出现的次数的多少。 

【答疑编号100114741】 

19、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变异系数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 

【答疑编号100114740】 

2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答案选择D。
X2检验属于假设检验方法的一种,是用来比较两个率或构成比,或者多个率或者多个构成比之间的区别的。以比较两个率为例,X2值的大小反应了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相吻合的程度,反应了两率差别的大小,每一个X2统计量对应着一个P值,当X2值越大时,说明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吻合的程度越差,两率的差别越大,两个总体率相同的概率P越小,所以X2值大小与P值大小的关系为,X2越大,P值越小,本例给出的X2>X20.05(υ),所以根据上述规律就可以得出P<0.05,拒绝H0 ,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答疑编号100114739】 

2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假设检验是比较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不是研究总体指标的变化),是为了排除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两总体之间的差异,使两总体之间在没有抽样误差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该题针对“假设检验”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38】 

2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样本均数x的标准差,简称标准误(standard error)。 

【答疑编号100114737】 

2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选E 

该题是一个已经总结出来的统计公式,请牢记公式就可以了。 

正态分布数值变量,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此时应该进行t检验,t检验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为:t=( xl—x2)/Sx1—x2。 

【该题针对“正态分布”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36】 

24、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等级治疗:各类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给人以‘半定量“和概念。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以每个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
因此题干给的描述可以推出是A 

【答疑编号100114735】 

2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E

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statistical design)、搜集资料(collection of data)、整理资料(sortins data)和分析资料(analysis of data)4个步骤。这4个步骤紧密相连,任何一个步骤的缺陷都会影响后续步骤,使统计分析的结果不可靠。 

【答疑编号100114734】 

2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这道题选D
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当由总体中随机地抽取样本时,哪个样本被抽到是随机的,由所抽到的样本得到的样本指标x与总体指标μ之间偏差,称为实际抽样误差 

【答疑编号100114733】 

2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选D。 
统计学数据具有的特性是变异性。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

【答疑编号100114732】 

2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抽样误差是指由抽样而造成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是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 

【答疑编号100114731】 

2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计量资料:对观察单位进行测量取得数值,具有度量衡单位。数值变量构成计量资料。如身高、体重、血压等。 

【答疑编号100114730】 

3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样本: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 

【该题针对“样本的定义”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29】 

3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答复:本题选C。

健康危险(度)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HRA) 是利用现有的毒理学、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等最新成果,按一定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伤、残、病、出生缺陷、死亡等)进行综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的过程。通常包括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及危险特征分析四个步骤。其结果不能用于预测病死率。 

【答疑编号100114728】 

二、A2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自由度描述当均数选定时n个X中能自由变动的X的个数,一般自由度为n-1。 
在t检验中自由度为n-1,本题中n=10,所以自由度为n-1=10-1=9。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答疑编号100114762】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是对8名高血压用药治疗后舒张压下降数的比较,即为用药前后的比较,属于配对检验,即配对t检验。

首先建立假设:

H0:μd=0;

H1:μd≠0;

α=0.05

计算统计量

n=8,∑d=92;∑d2=1480,均数d=92/8=11.5

Sd=7.76



t=11.5/(7.76/n)=4.19

t(005,7)=1.895,因为t=4.19>t(005,7)=1.895,所以p<0.05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61】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95%的参考值范围的计算公式为:均数±1 .96S。

由本题可得到:均数+1.96S=29.45
均数-1.96S=18.39
两式相减得到:1.96S+1.96S=29.45-18.39
1.96×2S=29.45-18.39
S=(29.45-18.39)/1.96×2=2.82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60】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
中位数 将n个变量值从小到大排列后,居中的一数就是中位数,符号为M,有的书上用Md。它将变量值分为两半,一半比它小,一半比它大。 
当n为奇数时,M=第(n+1)/2个变量值

当n为偶数时,M=1/2[第n/2个变量+第(n/2+1)个变量值] 

12、11、21、8、12、5、4、13重新排列4、5、8、11、12、12、13、21故(11+12)/2=11.5答案选择B。 

【答疑编号100114759】 

三、B
1、

【答疑编号100114774】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发病率 

是某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反映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机会)大小的指标。也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医疗卫生保健水平 

【答疑编号100114775】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114776】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114777】 

2、

【答疑编号100114770】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此题答案是:C

若数据服从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如血清抗体滴度,可计算几何均数。几何均数即观察值的乘积开n次方,它反映对数正态分布的平均水平。

【答疑编号100114771】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算术均数适合用于频数分布对称的数据,如血红蛋白、身高、体重等 

【答疑编号100114772】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114773】 

3、

【答疑编号100114766】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分析资料
根据研究设计的目的、要求、资料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常常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描述性统计,即计算统计指标,如平均值、发病率等;二是分析性统计,即推断总体的特征,如推断总体均数、总体率及其可信区间,推断两个或几个总体指标之间是否相等或某个总体统计指标是否为0。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69】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A收集资料(collection):遵循统计学原理采取必要措施得到准确可靠的原始资料。及时、准确、完整是收集统计资料的基本原则。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67】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资料整理的目的是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深入分析。资料整理前要对资料再次检查与核对,审查无误后,设计分组。 

【该题针对“第二章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114768】 

4、

【答疑编号100114763】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答案为B,这里问的是“曾引起曾引起公害病的环境因子主要”,我们选B.甲基汞。这是流行病学统计的一个重要数据,建议您结合此题重点记忆。A.氟化物主要是破坏大气,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因素。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如与大气污染有关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含汞废水引起的水俣病、由含镉废水引起的痛痛病等。
其特征:①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起;②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③公害病的流行,一般具有长期(十数年或数十年)陆续发病的特征,还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④在疾病谱中属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缺乏特效疗法 

【答疑编号100114764】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过敏性疾病,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甲醛。 

【答疑编号100114765】 

答案解析请下载星题库:星题库Pro版--考试助考神器

24年医师必过课程报名

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

或加微信15682385872报名

您的观点
00
相关内容
首页 电话 留言 社区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