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第二单元上肢骨折讲义
第一节 锁骨骨折
一、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畸形、瘀斑和疼痛。患肩下沉,患者常用健侧手托患肢肘部,头部向患侧偏斜。
2.查体:局限性压痛和骨擦感。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二、治疗
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无移位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
2.有移位的中段骨折: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
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患者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
②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
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④开放性骨折;
⑤陈旧骨折不愈合;
⑥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
小结:难受/不愈/外端/开放/移位/合并。
第二节 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肱骨外科颈——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
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侧经过,因此骨折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二、分型与治疗
分型 |
治疗 |
1.无移位骨折 |
无须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上肢3-4周。 |
2.外展型骨折 |
手法复位,外固定。 |
3.内收型骨折 |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
4.粉碎型骨折 |
①青壮年——尺骨鹰嘴外展位骨牵引,辅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
第三节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中下1/3段后侧有桡神经沟
一、并发症——桡神经损伤
表现:
A.垂腕
B.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垂指”
C.前臂旋后障碍
D.手背桡侧(虎口)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二、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②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③陈旧骨折不愈合者;④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⑤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⑥骨折端有分离移位或有软组织嵌入者;⑦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康复治疗
1)复位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2~3周后,主动腕肘屈伸活动和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
3)6~8周后,做肩关节旋转活动。
第四节 肱骨髁上骨折
【补充】什么是肱骨髁上?为什么肱骨髁上容易发生骨折?
肱骨髁上——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
为什么容易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
一、好发年龄——10岁以下儿童。
二、分型及临床表现
儿童,手着地受伤史,肘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
表现 |
扪到断端的部位 |
移位 | |
伸直型 |
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 |
肘前方 |
近折端——向前下, |
屈曲型 |
肘后凸起。 |
肘后方 |
近折端——向后下,远折端——向前。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远折端向上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屈曲型——近折端向后下,远折端向前
伸直型——近折端向前下,远折端向上
三、并发症——伸直型多见:
1.血管损伤——损伤肱动脉,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2.神经损伤——桡、尺或正中神经。
第五节 桡骨下端骨折
一、分型 |
典型体征 | |
伸直型 |
Colles骨折 |
远折端向桡侧、背侧移位,近折端向掌侧移位 |
屈曲型 |
Smith骨折 |
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 |
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下段骨折小结
远折端向桡侧移位——正面:枪刺样
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银叉样
Colles骨折——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银叉样”畸形
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下段骨折小结
一、分型 |
典型体征 | |
伸直型 |
Colles骨折 |
远折端向桡侧、背侧移位,近折端向掌侧移位 |
屈曲型 |
Smith骨折 |
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 |
二、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手术指征:
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
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
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
或加微信15682385872报名
- 02-25运动系统第二单元上肢骨折练习题
运动系统第二单元上肢骨折练习题,欢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