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例分析泌尿系统之慢性肾小球肾炎
概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至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小球肾炎大体标本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症状。早期可有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随病情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早期可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蛋白尿和(或)血尿。部分病人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5g/24h)
肾功能:可长时间在正常范围内,晚期出现尿浓缩功能减退,肾功能减退(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升高)
B超: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皮质变薄。
肾活检:可发现原发病的各种病理类型,对于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诊断
凡有慢性肾炎的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除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可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
1.慢性肾盂肾炎 多有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史,尿细菌学检查常阳性,B超或IVP可见双侧肾脏不对称缩小。
2.狼疮性肾炎 常有多系统受累表现,抗ANA抗体滴度升高,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肾活检见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肾小球各部位,免疫病理检查见“满堂亮”。
3.糖尿病肾病 有长期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在糖尿病之后出现,B超多见双肾增大,结合病理可资鉴别。
4.高血压肾损害 多有长时间高血压病史,之后方出现肾损害表现。肾小管功能损害早于肾小球功能损害,多伴有高血压其他靶器官的损害。
治疗原则
1.低蛋白饮食和必需氨基酸治疗,注意保证机体能量需要(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
2.控制高血压 多选用ACEI、ARB、Ca通道阻滞剂等。
3.对症处理 预防感染、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病例
病例摘要:女性,30岁,工人,因2年来间断颜面及下肢水肿,l周来加重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面部水肿,以晨起明显,伴双下肢轻度水肿、尿少、乏力、食欲不振。曾到医院看过有血压高(150/95mmHg),化验尿蛋白(+)~(++),尿RBC和WBC情况不清,间断服过中药,病情时好时差。1周前着凉后咽痛,水肿加重;尿少,尿色较红,无发热和咳嗽,无尿频、尿急和尿痛,进食和睡眠稍差,无恶心和呕吐。发病以来无关节痛和光过敏,大便正常,体重似略有增加(未测量)。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和肝肾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个人和月经史无特殊,家族中无高血压病患者。
查体:T 36.8℃,P 80 次/分,R l8次/分,BP l60/100mmHg。一般状况可,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咽稍充血,扁桃体(一)。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一),双肾区无叩击痛,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Hb112g/L,WBC 8.8×109g/L,N 72%,L 28%,PLT 240×109g/L;尿蛋白(++),WBC 0-1/HP,RBC l0-20/HP,颗粒管型0-1/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g;血BUN 8.3mmol/L,Cr l56μmol/L,ALB 36g/L。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慢性病程。
(2)患者间断颜面及下肢水肿2年,伴尿少、乏力、食欲不振,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受凉后水肿加重1周。
(3)既往体健。
(4)查体BP l60/100mmHg,双眼睑水肿,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5)尿蛋白(++),WBC 0-1/HP,RBC l0-20/HP,颗粒管型0-1/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g;血BUN 8.3mmol/L,Cr l56μmol/L。
2.鉴别诊断
(1)高血压病肾损害 多先有高血压病史,继而出现肾损害表现。尿改变轻微,常先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常同时有高血压病的心脑并发症。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应有原发病的表现。
(3)慢性肾盂肾炎 多有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史,尿细菌学检查常阳性,B超或IVP可见双侧肾脏不对称缩小。
3.进一步检查
(1)腹部B超。
(2)ANA,抗dsDNA,抗Sm抗体。
(3)眼底检查
(4)肾活检。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限制盐、蛋白和磷的入量。
(2)积极控制高血压
(3)对症处理 预防感染、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24年医师必过课程识别二维码报名
或加微信15682385872报名
-
暂无资料